天下足球网

中医养生禁忌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11-21 17:00:2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近些年,老师在中医禁忌学方面大胆开拓,与王辉武天下足球网一同主编了《中医禁忌学》国家教材,与编委会商定了中医禁忌学的学科体系,并执笔“中医养生禁忌”等章节,为中医禁忌学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有关中医养生禁忌的内容,《内经》中早有所记述,故而老师在研究《内经》时已发现其重要性,将其列为《内经》在养生方面的学术贡献之一。在编撰“中医养生禁忌”章节时,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。

老师认为,对于养生禁忌的了解、警惕和趋避,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宝贵经验,从《周易》“夕惕若厉无咎”、《吕氏春秋》“去害”、嵇康“悟生理之易失,知一过之害生”、葛洪“不伤”等,到各种民俗习惯,一脉相承。中医学以传统文化为根基,充分汲取其中符合医理、切合实际,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养生禁忌理论和经验,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学术体系。除此之外,中医学从古至今对养生禁忌也进行了大量研究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有“医家之宗、奉生之始”之称的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《黄帝内经》中即对养生禁忌有许多论述,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,对“今时之人”触犯养生禁忌而招致“半百而衰”的批评,对上古圣人养生之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的记述及其后“少欲”“不惧”“不倦”“劳其目”“惑其心”等养生禁忌的总结;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中之“生病起于过用”认识;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对“五劳所伤”的总结等。后世医家和养生家宗《黄帝内经》之旨,对中医养生禁忌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丰富完善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医养生禁忌体系。

老师在教材中提出,中医养生禁忌理论博大精深,但贯穿着一条总原则,即葛洪所说“伤生之徒,一切远之”,其取舍之道正如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指出:“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,利于性则取之,害于性则舍之,此全性之道也。”综合而言,即指以生命健康为衡量标准,有利于生命健康的,就取之为养生之法,不利于生命健康甚至伤生损命的方法,均应纳入中医养生禁忌范畴。故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谆谆教导:“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”“养生以不伤为本,此要言也。”他还在书中详细列出了“十三伤”:“才所不逮,而困思之,伤也;……阴阳不交,伤也;积伤至尽则早亡,早亡非道也。”这些均应为养生所禁忌,而“不伤”即为中医养生禁忌的总原则。

(一)饮食养生禁忌

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谓“民以食为天”,强调饮食对人的重要作用。人从出生之后直至死亡,饮食将伴随人的一生,健康的饮食及正确的饮食习惯,为维持生命和提升健康状态产生积极作用,而错误的饮食伤害生命健康,正如《金匮要略》中所言:“所食之味……若得宜则益体,害则成疾。”因此,应当谨慎对待饮食,不仅要掌握科学健康的饮食养生知识,还应掌握饮食宜忌,尤其要避免触犯“食忌”。

1.五脏饮食禁忌

中医认为,食物与药物相同,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及酸苦甘辛咸五味,每一种“味”都与相应脏腑具有特殊亲和力,因而具有归经属性。饮食五味归五脏,对相应脏腑产生不同的作用。若五味调和,味与脏腑相生则可发挥充养五脏的“五脏所养”作用。否则,长期饮食偏嗜,味与脏腑相克,就会逐渐损害脏腑功能,成为五脏所伤。在疾病状态下,五味调配适宜与否,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的恢复。《灵枢·五味》明确提出“肝病禁辛,心病禁咸,脾病禁酸,肾病禁甘,肺病禁苦”,为中医食疗的重要饮食禁忌准则。

2.药食搭配禁忌

古代医家对饮食之间及饮食与药物之间的搭配禁忌研究和应用较多,虽然带有个人经验性质,不一定完全准确,但从实用角度而言,仍值得学习和研究。

1)食物搭配禁忌: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记载,鸡子白共蒜食之,令人短气;鸡子共鳖肉蒸食之害人;食鸡子啖生葱变成短气,鸡肉、犬肝肾共食害人;生葱共鸡犬肉食,令人谷道终身流血;乌鸡肉合鲤鱼肉食,生痈疽;鸡、兔、犬肉和食必泄利。除古代医家认识外,目前民间流传着一些食物搭配禁忌,可以进一步研究,如猪肝、猪血禁忌搭配黄豆;鲤鱼忌狗肉;鳖肉忌猪肉、兔肉、鸭肉、苋菜、鸡蛋;鸭蛋忌桑葚、李子等。

2)食物与药物搭配禁忌:食物和药物之间的合理搭配、调和互补是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的条件。药食合理搭配除应根据药食的自身性质,按照方剂学组方选药原则进行适宜性组合外,还应遵循一些流传至今而约定俗成的药食搭配禁忌,如《肘后备急方》有“常山忌葱,天门冬忌鲤鱼”的记载。总之,凡食物对药物作用发生阻碍、减效,甚至药食搭配有可能出现偏性过度或新的毒性的情况,均应避忌。

3)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:《调疾饮食辩》中有:“病人饮食,借以滋养胃气,宣行药力,故饮食得宜,足为药饵之助,失宜,则反与药饵为仇。”古代文献中有服用某些中药时忌食生冷、辛辣、肉等,还有螃蟹忌柿、荆芥;人参忌萝卜、茶叶等记载,其中不少得到现代药物学研究证实,但也有不少内容需要继续深入研究。

3.饮食习惯禁忌

饮食过程中还应避免形成各种不良的习惯,如过饥过饱、食中言语、饮食不洁等。

1)过饥过饱:《吕氏春秋·季春纪》曰:“凡食之道,无饥无饱,是之谓五脏之葆。”因此,过饥过饱,均为饮食养生的禁忌。过饥,则化源不足,精气匮乏;过饱,则胃肠负担过重,影响运化功能。历代养生家均认为食至七八分饱是饮食适量的标准,如果饮食不适时,或忍饥不食、零食不断、暴饮暴食等,均不利于人体健康。

2)食中言语:无论古今,中国一直有“食不语”的饮食习惯要求。这一饮食养生禁忌出自《论语·乡党》,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《千金翼方·养性禁忌》中也指出“食勿大言”,即要求进食或饮水时,应专心致志,忌讲话聊天甚至大声笑闹,防止影响吞咽功能而发生呛噎,或使咀嚼不充分而影响消化吸收。

3)饮食不洁:《论语·乡党》曾说:“鱼馁而肉败,不食。色恶,不食。臭恶,不食。失饪,不食。”就是提倡选择食物要新鲜清洁,并且要经过烹饪加工变熟后再食用。如果食物放置时间过长或储存不当就会引起变质,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各种物质。烹调加工过程是保证食物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,高温加热能杀灭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,防止食源性疾病,所以尽量熟食,尤其是肉类,必须烹饪熟透再食。

4. 饮酒禁忌

酒不仅有药用价值,还能用于养生,但是,其毕竟是辛温之品,少饮尚可,多饮则助湿生热、迷乱神志,乃至伤身损命。《景岳全书》中曾大段论述纵饮之害:“少年纵酒者多成劳损。夫酒本狂药,大损真阴,惟少饮之未必无益,多饮之难免无伤,而耽饮之,则受其害者十之八九矣。……夫纵酒之时,固不虑其害之若此,及病至沉危,犹不知为酒困之若此。”在其他篇章中也多次提及纵酒之危害,用词十分恳切,颇有痛心疾首之感,必须引起重视。以白酒为例,一般痰湿体质、阴虚燥热体质、各种出血性疾病之人禁忌饮用,肝、胃患有疾病者也应禁忌饮用。此外,感冒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青光眼、肾炎、肺结核、前列腺炎及各类皮肤病患者,孕妇、小儿,酒精过敏者,从事高空、驾驶等工作者,均当禁饮白酒。

(二)房事养生禁忌

房事养生,在我国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内容广博,学术精湛,是我国文化园囿中的瑰宝。在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中,房事养生往往又被称为“房中术”。中医学形成后,为房事养生提供了医学理论依据,房事养生才逐渐走上了医学的轨道。古代所盛行的房中术,虽然有一些糟粕的内容,但总体而言,都是强调房事生活本乎自然之道,是养生延寿的重要内容之一,是健康长寿的基础。现代生活中,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方面,和谐的性生活,不但可使双方的性欲得到满足,而且还可使彼此身心健康,延年益寿。

然而,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房事过度带来的危害,因此《黄帝内经》中开篇即已提出若“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”,终将“半百而衰”。对此王冰注“乐色不节则精竭,轻用不止则真散”,非常精辟。陶弘景《养性延命录·御女损益篇》中云:“房中之事,能生人,能煞人,譬如水火,知用之者,可以养生,不能用之者,立可死矣。”性生活是心身高度合一的体验,十分强调在男女双方房事时的身心状态及房事环境,在良好的状态下,双方方能享受到性生活带来的乐趣,起到养生保健作用。因此,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,不宜进行性生活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,即“房事养生禁忌”。

1.欲不可纵,亦不可绝

性生活是人的本能,人至成年,随着男女性器官发育成熟,自然会产生对性生活的要求,不可遏抑,亦不可放纵。性生活适度有益健康,抑制或太过则招灾致病。古代房事,十分重视节欲保精,认为“欲不可纵”,纵欲过度,损伤肾精,耗散元气。因此,中医把性生活纵欲不节,作为劳倦内伤的重要原因。同时,古代养生家也认为“欲不可绝”,性生活是成年健康人正常的生理、生活需要。健康的成年男女如果禁绝性生活,非但于身体无益,反而会导致各种疾病,甚至会影响寿命。禁欲,阴阳不相交合,就会造成精神情绪的抑郁不畅、精道闭塞不通、气郁血瘀、脏腑机能失调而生病变。因此,性行为作为人的一种本能,既不能禁,也不可纵,而应适欲,即顺从自然的生理欲望,适当安排性生活次数。

2. 环境不宜,当禁房事

中医认为,人体与周围环境是一整体。自然界与人体是相通相应的,自然界有什么变化,人体也就有相应的变化。正如《黄帝内经灵枢·岁露论》所说:“人与天地相参也,与日月相应也。”天地相交而生万物,男女相交而生子女。如果气候变化急剧,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能力,就会打破人体阴阳平衡,气血运行失常,此时行房事对身体不利,若此时受孕则不利于男女双方及婴儿。反之,气候平和,温度适宣,环境舒适,身心舒畅,则有利于房事养生。因此古代养生家强调,当自然界发生急剧变化,如狂风暴雨,雷电霹雳,奇寒异热,日食月食,山崩地裂之时,应当禁绝性生活;在不良的环境中,如山峦瘴气之处、井灶圊厕之侧、冢墓尸柩之傍、脏乱晦浊之屋等,应禁止进行性生活。此外,在一些庄严的场所,如神庙佛寺之中,礼堂展厅之处,都不宜性生活。

3. 醉酒入房,房事大忌

醉酒入房,是指大量饮酒之后过性生活。醉酒同房是古今养生家谆谆教戒的“养生大忌”。《黄帝内经·上古天真论》指出:“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……,故半百而衰也。”古人认为酒性大热,既能灼耗津液,又能煽动性欲之火。由于醉酒者处于高度兴奋和情绪失控的状态,往往任意放纵情欲,施泄无度,不但损伤身体,而且会造成其他种种危害。如醉酒入房易造成房劳损伤,招致种种疾病,甚至使人早衰短命;醉酒同房会降低性生活的质量;醉酒入房有害于胎孕,对优生优育不利。

(三)传统运动养生禁忌

传统运动养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,注重意念、气息和形体动作的协调统一,融导引气功、武术、医理为一体,动静结合、刚柔相济、形神共养,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运动养生方式。传统运动养生在运用之时有一些禁忌需加以避忌。

1.避忌劳逸失度

华佗曰:“人体欲得劳动,但不当使极耳。”劳动强度过强,时间过长,其相对的一面即“逸”就会不及;反之,劳动强度太弱,时间太短,“逸”就会太过。过与不及,都是不适度的表现,称为“劳逸失度”,对人体均会造成伤害,是传统运动养生之禁忌。

1)过劳:过劳即劳累太过,也称劳倦所伤。包括体劳、神劳和房劳三个方面。体劳是形体的过于劳累,故又称“形劳”。如积劳成疾,或病后体虚,勉强劳作致病,都属于体劳过度。其致病特点有二:一是耗损脏气,尤其是脾、肺之气,故《内经》曰:“劳则气耗”;二是可致形体组织损伤,主要是筋骨的劳损,故《内经》曰:“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。”神劳即劳神,也称“心劳”。主要指思虑不解,用脑过度。房劳又称“肾劳”。主要指房事太过,或手淫成习,或妇女早孕多育等。

2)过逸:过逸即过度安逸,包括体力和脑力两方面。过度安逸可以致病。正如《吕氏春秋》所云:“出则以车,入则以辇,务以自佚,命曰招蹶之机……富贵之所以致也。”而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更提出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,其中之“久卧”“久坐”是过逸的两种类型。《黄帝内经》的这一认识,不仅揭示了“久坐”“久卧”损害健康的机理,为有针对性的养生提供了理论支持,且由于“动摇则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”(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华佗传》),因此从《内经》的认识来看,运动是调摄“过逸”损伤的方法。

过劳与过逸对人体健康均有危害,所以,劳逸适度关键是要注意把握“度”,“常欲小劳”而莫“过劳”。古今中外的寿星,大多是勤于“小劳”的实践者。故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“形劳而不倦”,认为人体应该进行适当的活动,但应有节度不要过于疲倦。同样,随着社会的发展,现代人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,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。由于安逸少动,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,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,使五脏六腑、表里内外、四肢九窍壅塞不通,继而产生种种病理变化,甚至危及生命。

2.忌一蹴而就

传统运动养生功法的习练有是渐进的过程,初学者以调形为主,要求动作柔顺、娴熟、准确,进一步则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一致,再进一步则要求在意识指导下引导呼吸,呼吸催动形体活动。如果不能坚持系统习练,很难领会其中内涵,更难以产生良好的养生保健效果,这就要求习练者要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,在实践中禁忌怀有一蹴而就、一劳永逸的想法。尤其是现代人平素就缺乏运动,又刚刚学习较为复杂的传统运动功法,身体会有许多不适之感,甚至会出现关节疼痛等现象,影响生活和工作,甚至失去坚持习练的信心。因此,习练传统养生功法之前,必须先下定决心,坚定信念,并每天给锻炼安排出固定时间,只有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,才能收到良好的养生健身效果。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,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。

(四)雅趣养生禁忌

雅趣养生有其总的禁忌,即忌流俗甚至恶俗。虽然雅趣养生采用的娱乐形式多种多样,但并非任何娱乐皆具有养生的作用,如通宵达旦地上网,废寝忘食地玩牌,乐而忘返的夜生活,这些娱乐方式因为没有节度,反而不利于健康。因此,雅趣养生形式的选择要求贯彻“雅”字,强调这些娱乐活动不仅要有“趣”的环节,还必须要有“雅”的取向。如果养生形式脱离“雅”而过“俗”,则有可能过于强调感官刺激,而忽略了美学和艺术享受带来的陶冶情操、提升气质、增强修养、维护健康的重要作用,可谓因小而失大。因此,雅趣养生忌耽溺于“乐”,一旦过度,不仅不是“养”生,还可能“害”生,正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告诫之“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……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”。另外,每种养生之雅趣,又有各自的禁忌,《中医禁忌学》教材中论述较为详细,这里择列部分。

1. 音乐养生禁忌

1)环境忌嘈杂:这里的“嘈杂”,既指外环境,也指人的内心环境,都不能杂乱无序。音乐养生要想达到好的效果,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,最好能选择静谧、优雅、空气清新的地方,泡上一杯茶,排除心理上的紧张烦乱情绪,使用高保真音响播放音乐。内外环境相比,内环境居于主要地位,如果自身能在躁扰的外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安静祥和,甚至“闹中取静”,可不归于“嘈杂”范畴,但这已倾向于对自我约束的锻炼,养生效果并不理想。另外,欣赏音乐时,只要能清晰入耳,音量的大小,对人体的良性作用只有很小的区别,但太大的音量却具有不良作用,甚至变成噪音,给身体带来不适。

2)要因人制宜,以兴趣爱好为导向,对于不喜欢的音乐应当少听。不同体质、不同身体状态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,除根据中医养生学之五音调脏、以情胜情、顺情疏调等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养生音乐外,音乐种类还要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兴趣爱好选择。不论高雅的古典音乐还是通俗质朴的大众音乐,只要能让欣赏者感到身心舒畅,能很快地调整心情,一般来说,那就是其适合的音乐。如果音乐不能给欣赏者带来愉快感、共鸣感和艺术享受感,即为不适合的音乐,应当减少聆听。人的一生之中,随着环境、学识等变化,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受也会发生变化,养生的音乐选择也应因人制宜发生变化,此时忌因循守旧,而应加以变通。

3)其他:注意空腹时忌听进行曲及节奏强烈的音乐,会加剧饥饿感;进餐时忌听打击乐,打击乐节奏明快,铿锵有力,会分散对食物的注意力,影响食欲,有碍食物消化;生气忌听摇滚乐,怒气未消又听到疯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摇滚乐,会火上加油,助长怒气;睡眠时上面几种音乐也不宜,会使人情绪激动,难以入眠,特别是失眠人群,更不宜听这类音乐。轻靡淫逸之音,会使人神废心荡,为了健康向上,当忌收听。

2. 品读养生禁忌

品读养生是指以读鉴诵唱为主要方式的养生方法,包括品读诗文、吟诵歌赋、品鉴书画、学唱戏曲等。品读具有良好的养生效果,但也要注意规避养生禁忌,否则达不到理想的养生效果。

1)忌混淆精读和泛读:养生品读的内容不仅限于通俗流行的小说故事,更应倾向于唐诗宋词、书法画卷、散文哲学等文学性、艺术性强的作品,只有将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文化成果都纳入养生品读的范围,才能广泛获取精神营养。但需注意,品读虽需广博但不是没有侧重,虽需精读但不是没有泛读。由于每个人的时间、精力有限,能力、爱好有别,因此,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博与专、精与泛的关系。例如对于小说,在一些精彩篇章和情节可精读品味,在一些过渡性章节则可泛泛读过;对于诗词,则需字斟句酌,旁参他人的注释,理解其遣词用句的精妙之处及诗词中蕴含的深意,从而得到精神享受和养生良效,并可以泛读相关诗词,多做对比思考,更能提升养生效果。

2)忌忽视品读习惯:良好品读习惯的形成,能增强品读养生的效果,因此不可轻忽,应在品读养生之初即加以锻炼并逐步固定下来。如制定一个适合自身的品读时间表,持之以恒;饭后先活动一会儿再开始品读,使气血流通;不宜长时间坐着不动,要注意调节肢体活动;不宜单一进行某一种活动,要适当地改换姿势,如极目远眺,伸腰动腿,听听音乐,或者更换另一种养生方法;注意良好的体位,躺在床上、蹲在马桶上均不宜长时间阅读,容易阻滞气血流行。

3.花鸟养生禁忌

花鸟养生指通过培植花卉、驯养鸟兽宠物、养鱼等,达到愉悦身心的养生方法。花鸟养生也有一些禁忌,若不加以注意,会影响自身或他人的正常生活学习,乃至生命健康。

1)要科学合理选择花鸟宠物,忌选择不当:花草类宠物的选择、摆放安置要科学合理,顾及家庭成员的适应性和感受。不要选择不适宜居室内养殖的花草,不要选择家庭成员不喜欢甚至避讳的花草。猫狗鸟类等宠物,如有人对它们的气味、毛羽过敏,这类宠物显然不宜在家庭中驯养。如家庭中有小孩子则最好不要养大型宠物或鸟类,以防危害到幼儿。

2)忌不负责任:养宠物,尤其是动物类,要从食物、卫生、检疫、预防接种、室外放遛等多方面满足需求,决不能凭一时兴起而饲养,宠之则抱养嬉逗呵护,厌之则抛弃户外流浪,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,不利于花鸟养生积极作用的发挥。另外,花鸟养生的负责任还包括对他人所负有的“不扰”责任,即养宠物忌扰人、吓人、伤人,忌影响公共环境卫生,否则若引起纠纷,最终会损伤自身身心健康。

3)要持之以恒,忌半途而废:不论植物还是动物,都是宝贵的生命,它们生命健康状态的良好与否,完全依赖于主人。而它们生命状态越好,人从中所得到的养生效果也越好。此外,动物除了需要喂养外,还需要主人的长期陪伴,尤其一些较为娇弱的小动物,需要随时看护。可以说,人从花鸟宠物那里得到的是养生,花鸟宠物托付给人的却是它们的生命。因此,以花鸟养生,先要做好持之以恒的身心准备,若准备不足或条件不允许,则不如暂时不养,以免徒增伤感,反有损健康。

4. 旅游养生禁忌

旅游养生是通过长距离旅游、远足郊游,以观赏风景、游乐嬉戏的方式,放松心情、释放压力、恢复精力、愉悦身心的养生方法。旅游是一种具有综合作用养生方法,不仅可以从中欣赏自然美景、人文景观,又可锻炼身体、磨练意志,更可以开阔眼界,丰富知识,增长见识,启迪智慧,舒畅情怀,是一种有益于身心调养的活动。古人非常推崇远足郊游活动,特别是文人墨客,常悠游于山水之间,激发创作灵感,很多佳作诗词由此而成。旅游养生的禁忌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
1)忌劳逸失度:旅游,尤其远程旅游,较为耗费体力,如果途中需要登山、长距离徒步等,更有体力透支的风险,因此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健康情况和身体强度,合理安排旅游日程,注意休息睡眠,忌劳逸失度。如过度活动反而容易影响健康,甚或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。对患有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神经精神类疾病者,尤应考虑活动的种类和强度,避免发生意外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只要自身条件许可,就应亲身参与,忌过于安逸享受。如果旅游时仍与平日工作生活的方式和节奏相同,如久坐旅游车上处理公务,到景点上下必坐缆车,登山须赖轿夫,等等,都可称为旅游养生之“过逸”,难以取得应有的保健效果,为旅游养生之禁忌。

2)忌争强好胜:攀爬游泳,登高涉险,必须量力而行,不可争强好胜,勉力而为,特别是年老体弱,或身体状态不好时,容易导致意外发生。因此旅游养生应呼朋唤友,相伴出游,群体活动既能沟通情感,相互交流,又可制造出更多的欢乐气氛。适宜的游伴有利于身心愉快感的形成,独自一人的旅游容易产生更强的孤独感,不利于身心健康。

3)旅游地以野外为主,慎选室内活动:凡外出远足,如果不是天气问题,尽量以野外活动为主,室内仅仅为旅游时的休息场所。如果外出所玩的仍然是拘于旅店房间的棋牌游戏类的室内活动,往往是对环境和时间的浪费,当为旅游养生所慎选。一般而言,最具养生价值和可行性的是短距离、短时间的郊外远足。选取较近的田园旷野,江河湖海,林谷幽泉,或一家游乐,或结友而行,以欢愉畅快情绪,呼吸新鲜空气,消除郁积为要。

总之,老师对中医养生禁忌的总结,来源于对《内经》的深刻理解,旁参后世诸家的论述,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认识。老师认为,人之生命正如陆游在《暑中北窗昼卧有作》诗中所言“常使无夭伤,自有干云时”,而保持生命“常使无夭伤”的养生方法,乃中医养生禁忌所研究的内容,因此中医养生禁忌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养生要求趋利避害,养生学科中各种正面论述、正确方法等内容均属于“趋利”范畴,而目前对养生禁忌等“避害、止损”内容的总结还不够系统完善,是中医养生学发展的重要方向。

(该文根据老师与王辉武天下足球网共同主编的《中医禁忌学》教材中由老师执笔的“中医养生禁忌”一章修改而成)


终审:马烈光工作室管理员
-->